“奶价太低了,奶牛养不下去了”,这是记者在牧场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生鲜乳收购价格一路下行,国内原奶从2021年高点4.38元下跌至2024年10月底3.13元/公斤,跌幅已超过28%。
乳制品消费放缓,奶业整体增长降速,最困难的还是养殖端,据记者了解许多中小牧场经营困难,奶牛存栏持续减少,甚至有退出行业的打算,但退出也非明智之举,以新生犊牛的价格为例,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每头只能卖到几百块钱,五六月龄的牛也才能卖2000—3000元左右。反映在供给端,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牛奶产量1046万吨,同比减少64万吨,同比下降5.766%,国内牛奶供给已经开始下降。
面对当前行业困难,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通过保险、补贴等方式切实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稳定肉牛奶牛生产。近期山西、青海、辽宁、吉林等省份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稳定肉牛奶牛生产的政策措施,着力稳定肉牛奶牛基础产能,降低饲草成本,推动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强化信贷保险政策支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为当地的肉牛奶牛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八项具体措施稳定肉牛奶牛生产。分别通过“先增后补、见犊补母”的方式,提供一次性良种扩繁推广补贴、强化信贷支持、推进养殖保险、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强化精准帮扶、维护生鲜乳购销秩序、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优化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从源头上保障肉牛奶牛供应,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山西省也鼓励各市县在组织落实好现有政策基础上,结合实际适时出台区域性的纾困政策,稳定肉牛奶牛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特别强调了要精准帮扶,要求各地要精准分析研判当前养殖户面临的困难,一户一策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尽可能减少牛肉等农产品价格下行对脱贫养殖户带来的影响。按照相关规定统筹用好衔接资金,对符合支持条件的肉牛奶牛脱贫养殖户予以补助,推动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减少养殖亏损。这体现了政府对脱贫群众的关怀,也为其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而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专项补贴、定点帮扶,这样的举措在当前养殖大环境下才是扫清养殖户心头阴霾的温暖之举,无疑会给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不止山西省,青海省也出台了稳定牛羊及奶业发展的十项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高效繁殖、人工授精、奶牛和肉牛引种、奶牛养殖、牛羊出栏、牛羊屠宰、牧草收储、饲草料购置、线上销售和稳定信贷保险支持等十个方面。对达到有关规定的,将按照50—2000元不等标准分别给予资金补贴。这些措施全面覆盖了畜牧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为青海省畜牧业的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吉林省则针对市场价格波动,创新推出“牧草贷”信贷产品,加强对饲草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肉牛奶牛产业健康发展。该产品通过“优质核心企业推荐+应收账款的质押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为省内牧草供应商提供单户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贷款额度,最大限度满足省内牧草供应商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肉牛奶牛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根据省内及全国肉牛奶牛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围绕降低饲养成本、金融支持等手段,以提振奶业并帮助养殖场户解困。此外,辽宁省还要在扩展消费上做文章。近期,省内三部门已联合印发文件,对学生奶推广工作进行了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养殖场户努力稳定奶牛基础产能,有效降低养殖场户饲草成本。鼓励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强化信贷保险政策支持,全面促进牛奶消费。
多措并举,稳定肉牛奶牛产业发展是当务之急。山西、青海、辽宁、吉林等省份出台的稳定肉牛奶牛生产的政策措施,不仅涵盖了稳定基础产能、降低饲草成本、推动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强化信贷保险政策支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也将有助于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稳定肉牛奶牛产业,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肉牛奶牛产业的稳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行业也好,企业也罢,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肉牛奶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波动带来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肉牛奶牛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因一发而动全身。未来,需减少盲目的产能建设和缺乏长期规划的大跃进行动。只有政府、企业和养殖场户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市场监管和评估,才能推动肉牛奶牛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