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由《乳业时报》、中国乳品产业网、中国奶业公益会、越野牛人共同主办的“直击奶业供产销,实战专家解答疑”中国奶业供产销互助线上会议召开。
就疫情影响面来说,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整个产业链全体人员都需要面对。此外,对于疫情给全产业链带来的长期影响,同样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及应对准备工作。盘点一下能让牧场“活下去”的资源、渠道和能力。来自行业内的养殖代表轮番发言,对于未来发展他们提出了关键而中肯的建议。
上海奶协副会长、常熟申福奶牛场、江苏家惠生物 董事长 宋慧亭
宋慧亭表示,就当前来看,这次疫情对于奶业影响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会有一个滞后的影响。
从影响面来说,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是需要产业链全体人员共同面对的。而这次疫情影响的程度,就个人而言是巨大的,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才能应对。
对于奶业养殖端的问题来说,从供应链而言,第一阶段的困难已经过去,交通等物流困难在多方呼吁、政策引导下已经过去了,但是,这个困难是否已经结束了值得思考……
大家还是要做好准备,因为很多牧场的物资供应以及机械设备等都是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当前全球疫情都比较严峻,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疫情控制不好,造成供应链短缺,你要思考,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其次,对奶价的问题来说,大家都在期待奶业的春天,但是,当前会与大家期待的有很大的落差,奶业是需要持续消费支撑的产业,疫情把最后一公里的路堵死了,造成原奶生产,加工的困难,与同期相比下降了40%,这个情况会波及整个产业。
很多人都在关注牧场如何应对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情况?首先要解决牧场生物资产安全,任何传染病都不能疏忽,保证奶牛的健康,此外,牛场工人的保护同样重要,这个阶段对于员工健康管理非常重要,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生活待遇都要加强。盘点一下能让牧场“活下去”的资源、渠道、能力……
牧场的服务商,怎么与牧场抱团取暖?这不是一句话,就供应方来说,毛利下降一点,确保供应,需求方同样也要配合,资金要结实,物流要跟进,牧场要及时沟通交通运输等情况。
此次疫情整个产业链要明白,粗饲料本地化要更加坚定,劳动力本地化同样重要。此外,加大牧场机械化、自动化的提升,降低人工成本。
张北元启牧业 总经理 刘桂书
刘桂书就自己牧场在疫情期间的经营状况与大家做了分享。
他表示,疫情期间,影响最大的就是牧场的收入,奶价在一月份下调了3毛,二月份预计再下调3毛,整体会影响到牧场的资金流。
其次原料价格的上涨对牧场的影响也比较大,有的牧场可能因为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货供不上。
刘桂书特别强调,牧场运营中信誉的重要性,他表示,必须要有稳定的供应商,只有信誉度好,在困难时期才能互相帮助,一起解决问题。
在饲料配方节本增效方面,刘桂书表示,在北方地区冬天采取禁配措施,提高犊牛的成活率。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假如没有疫情的话,现在正是产牛高峰期,也是牛奶产出最多的时候,在牛奶产量上升期间,不能轻易调整饲料配方,要保证稳产,保证牧场的生产力。
对于中小牧场,受疫情影响的还有资金问题,但和之前私人牧场贷款相比,疫情期间,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为保证牧场的正常生产,会有相应的资金支持。
刘桂书也表示,疫情期间考验团队的核心力,对于牧场而言主要是人员的管理,疫情期间外地用工回不来,所以应考虑用工本地化。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秘书长 苏昊
苏昊在发言中谈到,整个行业发展一定是光明的,但是未来还需要多长时间?
他提了两个方面,第一,需要一个评估的过程,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管群体还是个人,在面对巨暗时刻,最应该做的事儿,是向自己发出三个质问。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这个结果是真的,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牛奶销售的影响传导下是短期的还是逐渐的放大的过程,要多久?对于一线养殖的企业和产业链服务企业来讲,波及面都有待评估,要如何改变,如何降低损失,是进入3月以后需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二,突发事件,能验证企业的内核能力,一个是领导的决策能力,另一个是执行力的到位能力。统一思想,需要整个企业在思想层面真正有抱团取暖的意识,有风险共担、共克时艰的准备。
牧场管理如何提升环境、繁育、营养、动保,这四个领域的含金量?这非常考验养殖一线和团队的硬核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