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乳企利润下滑奶企奶农应共建和谐奶业
编者按:我国是世界第二大乳品消费市场。今年以来,国内乳企净利润惨淡下滑,在已经公布半年报的14家乳企中,有8家乳企的营收及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近半数企业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蒙牛、三元等知名乳企也不能幸免。与此同时,奶农等产业链条的参与者也面临着利益博弈。
乳企净利润为何下降?奶农在产业链条中该如何定位?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记者杨滢、张新艳、实习记者皮家璇)近日,三元食品公司销售部负责人董女士表示,三元净利润下滑,部分因素源于北京地区市场竞争激烈。
董女士:上半年我们在北京市场的营收同比下降了7.96%。从2014年开始,国内原奶的价格就持续下滑。现在,北京液态奶市场竞争很激烈,各大奶企都在争夺北京消费市场。北京地区重要的常温奶和低温巴氏奶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虽然一直在努力扩大宣传,但还是面临很大的压力。
据乳业分析师宋亮分析,今年乳企效益下滑与我国乳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原奶价格浮动频繁、奶牛养殖效益降低有关。
宋亮: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的,不到50%,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奶牛养殖存在养殖小、散、低的问题。目前,奶牛专业合作社数量仍然不足,乳品企业自建和奶源基地仅为20%。这些问题都拉高了原奶收购成本,使乳企生产成本提高。
与此同时,在这场利益链条参与者的博弈中,位于链条上游的生产者--奶农们却为原奶的低收购价忧心忡忡。乳企压低收购价,让不少奶农损失惨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倒奶和杀奶牛的现象。养了几十年奶牛的内蒙古赤峰奶农吴茂盛就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倒奶”。
吴茂盛:200多公斤的牛奶,‘哗’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那眼泪掉得……没办法,原奶价格上不去,我只好把鲜奶倒掉,养不起奶牛了,也只好宰了。
江苏省灌云县养殖户张旭说,现在一些大型乳企效益不好,不再和他签约,他只好决定杀牛。
张旭:乳企在合同到期之后告诉我说,他们企业原奶过剩了,不再跟我续约了。现在我们周边几家牧场十几吨的鲜奶只能卖给“奶贩子”,每公斤才一块钱,比一瓶矿泉水还便宜。我只能杀掉一部分牛,不然牧场就经营不下去了。
由于生产难以维系,很多养殖户的原奶失去了下家,只能找出路卖给“奶贩子”。河南惠安牛奶养殖场负责人梁玮告诉记者,一些养殖户只要保证牛活着就行,在饲料上“偷工减料”,通过降低饲料的营养程度等方式减少奶牛产奶量以降低损失。
梁玮:以前奶价高的时候,什么料贵、产奶量高就给奶牛吃什么料,购买微量元素和添加剂我们都不计成本的。但是现在养殖场只能购买更加便宜的原料,要么就减少营养素、微量元素的添加,减少饲料成本投入。否则生存就很困难。
对于乳企、奶农这对利益体,乳业专家宋亮建议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建立和谐奶业。
宋亮:奶业应该养殖与加工“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合作模式,有效分配农业与食品加工业利益,推动种植、养殖、加工互补发展。一个包含种植、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良性运行的产业组织模式将极大提升中国农牧业的质量水平,极大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在当前卖奶难的情况下,希望乳品企业按照合同,保证收购,善待奶农,不再发生企业拒收鲜奶,奶农倒奶杀牛的事件,带动奶农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