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是牛的“天花”,临床特征包括发热、皮肤广泛性出现结节、机体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图 1)。剖检可见黏膜和内脏器官出现病理性结节。该病的发病率在 5%~45%之间,病死率达10%。该病不感染人,其危害主要在于引起牛病死率升高、牛皮质量下降、产奶量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有时引起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甚至因为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病牛死亡,还可导致牛和牛产品出口受阻以及巨额的疫病控制与消灭成本,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临床表现及剖检情况
(1)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
病毒可在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存在,该病可以通过被污染得环境感染。但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节肢昆虫媒介的机械传播,也就是蚊蝇的叮咬,所以在以往流行地区多发生在雨后的昆虫活动,所以说这种疾病与雨季有关。随着蚊蝇叮咬机械传播的病毒,通过白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在机体内迅速的发展。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方式传播,病牛污染的环境、污染物及媒介,如用具、饲料、垫草以及病牛粪便、分泌物、毛皮等。节肢动物可传播多种痘病毒,如禽痘、黏液痘等。目前为止,已经证实,蚊子可能传播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严重感染动物的损伤皮肤含有高滴度的病毒,这为吸血节肢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污染来源。最近发现,非叮咬的苍蝇也发挥传播作用。其作为媒介,通过采食因牛结节性皮肤病死亡的动物尸体,从含高滴度的损伤皮肤或体液中携带病毒。非洲硬蜱也可传播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2)传播途径
我们知道疫病的传播需要满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根据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我们可以知道它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牛;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蝇、蠓、虻、蜱等昆虫媒介传播;易感动物为所有牛,黄牛、奶牛、水牛等易感,无年龄差异。因此我们在预防该疾病的时候主要要通过这三个维度进行预防。
(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病牛发热,呼吸困难,流涎,流脓性鼻液,体表淋巴结肿大,胸下部、乳房和四肢常有水肿,孕牛经常发生流产、产奶量暂时性下降、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
特征性症状:在皮肤上出现许多结节(疙瘩),结节硬而凸起,界限清楚,直径一般为2~3 cm,少则1~2个,多则达百余个(图2)。结节多出现于头、颈、胸、背等部位,有时波及全身。结节可能完全坏死、破溃,但硬固的皮肤病变可能存在几个月甚至几年。
3.诊断
(1)鉴别诊断
LSD 重症病例的症状特征非常明显,但轻度感染易与牛伪结核性皮肤病、牛疱疹性乳头炎(牛疱疹病毒2型)、嗜皮菌病、牛皮蝇感染等疾病混淆,应作鉴别诊断(详见表1)。
(2)实验室诊断
常规检测方法如病毒中和试验、ELISA和普通PCR均可对牛结节性皮肤病进行确诊,但这些方法耗时长、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不能对早期发病动物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目前,一款“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已经上市,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LSDV,还可鉴别诊断山羊痘病毒(GTPV)和绵羊痘病毒(SPPV),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牛结节性皮肤病参考实验室的检测试剂盒比对,二者的灵敏度一致,现已在国内各海关使用,反响很好,可以作为检测诊断LSD的首选方法。
4.防控
对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主要还是要依据它的传播条件开展。
(1)净化传染源
我国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7月10日印发了《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应高度重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养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开展疫情排查:对牛群开展排查,发现牛全身皮肤出现10~50 mm多发性结节、结痂,以及伴随肩胛下和股前淋巴结肿大,奶牛乳房炎、产奶下降等典型临床症状的,要立即隔离发病牛并限制移动,组织专家及时开展临床鉴别诊断。
及时诊断和报告疫情:对怀疑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牛,所在地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采集病牛皮肤痂块、抗凝血、唾液或鼻拭子等样品,送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然后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备份。
严格处置确诊疫情:疫情确诊后,立即扑杀所有发病牛,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同群牛的临床监视,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杀蚊蝇等昆虫媒介。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对病牛所在县及其相邻县的全部牛只进行紧急免疫。扑杀、紧急免疫完成后一个月内,限制同群牛移动,禁止疫情县的活牛调出。疫情发生前一个月内生产的牛皮,须辗制成皮革后方可调出。
避免活牛调运和产品贸易带来的扩散风险:活牛调运是导致疫情向其他地州或省份扩散的主要方式。在当地采取封锁措施前,从疫情所在县调出的活牛具有极高的扩散疫情风险。据调查,2019 年 6月以来,伊犁州向 11 个省(自治区)输出了数量不等的活牛(表 2),这些活牛可能存在传播疫情的风险。
(2)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粪污处理及蚊虫防控:针对牛舍、粪坑和粪污处理场等蚊蝇滋生地开展灭蚊、灭蝇消毒运动,以便于有效阻断疫病的跳跃式传播。
(3)提高易感动物的免疫力——疫苗免疫
在流行区,疫苗接种是控制手段。在国外有两种减毒活疫苗已经被专门用于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其中一种是基于该病毒的一个南非分离株研发的,另一种则是基于绵羊痘病毒的一个肯桑尼亚分离株研发的,已研制出一种疫苗。
疫情确诊后,要立即扑杀所有发病牛,对扑杀和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同群牛临床监视,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杀蚊蝇等昆虫媒介。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对病牛所在县及其相邻县全部牛只进行紧急免疫。扑杀、紧急免疫完成后1个月内,限制同群牛移动,禁止发生疫情县活牛调出。疫情发生前1个月内生产的牛皮需辗制成皮革后方可调出。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可能传播去向,及时消除疫情隐患。新疆要重点在果子沟等地设卡,严防染疫活牛调出;要以疫情所在县为中心,尽快逐步扩大牛只免疫范围至全区;要积极配合海关等部门加强边境防堵。对于疫情国家最有效的防控手段是疫苗免疫。接种SPPV和GTPV疫苗株对LSDV有部分交叉保护性,很多国家均通过接种山羊痘疫苗来防控LSDV。
简要的概括起来就是:疫情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开展疫苗注射和全场的灭蝇行动,同时禁止到疫区进行够牛。这样才能保障牧场内外不会接触到病毒,同时动物机体本身具有抵抗病毒的抗体。
5.风险控制
对于该病的风险控制,建议各地及时出具应急预案;加强临床监测,限制活牛长距离运输,同时开展紧急免疫接种;组织牧场开展灭蚊、灭蝇消毒运动。如观察发现LSD病例时,通常该病已经在当地传播了数周,所以当发现第一起疫情时,很可能随后就会发现更多的病例。从国际经验看,该病的有效控制必须依赖于疫苗免疫。
作者:朱学达 郝瑞霞 蒙牛集团奶源事业部质量技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