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乳都”奶业的快速发展,多年来,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水平、良种奶牛数量、鲜奶产量、人均牛奶占有量和牛奶加工能力五项指标均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成绩背后依托的是“好种出好牛,好牛产好奶”的产业发展理念,近年来,为生产优质好奶,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在全市优质奶牛的“智造”上不遗余力,从大方向上做好政策引导、资金补贴、技术帮扶、专业培训;细节方面则从配种上选择优良的种公牛冻精;从犊牛出生后建立系谱档案;根据犊牛到成牛的分阶段分群舍饲;根据牛群的泌乳阶段、生理阶段、体况及后生长发育情况,利用饲料配方软件,科学调配全混合日粮(TMR)进行饲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牛只精细化饲养管理等,正是这些实际而接地气的举措之下,“乳都”奶牛“强壮成长”了起来。
“种”下优质基因
进入十二月,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以下简称托县)古城镇友和牧场里,车水马龙的饲草料秋储工作已经完成,对于牧场负责人化殿敏来说,冬季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奶牛产犊的工作。
在化殿敏看来,与其高价买进口牛不如自己把牛养好,这些年他一直稳步推进奶牛良种改良工作,除了请专业人士为牧场的奶牛做评估测定,还根据奶牛自身缺陷选择合适的冻精进行选配改良。一年又一年,化殿敏发现奶牛的体质相比之前有了大幅提升,患病率和淘汰率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单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友和牧场的奶牛从百头自繁自育到了千头,10年的时间里,牧场没有再买过任何一头奶牛。化殿敏说:“奶牛的良种改良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不能心急,良种改良不必执着于最好的冻精或者是进口冻精,只有适合自己牧场奶牛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队伍的努力是乘法,亦如化殿敏而言,漫长的良种改良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是众多政策措施、多部门以及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通力合作所取得的成绩。
据悉,2000年以前,呼和浩特市全市奶牛年平均单产不足5吨,但随着2000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奶业兴市”战略的提出,为全市奶牛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据呼和浩特市家畜改良站工作人员介绍,2000年“国家万枚胚胎移植工程”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启动,家畜改良站技术人员在全市8个旗县区开展奶牛优质胚胎移植工作,通过胚胎移植,改良本地黄牛和低产奶牛。
2005年,国务院出台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内蒙古被列为首批试点地区,呼和浩特市选择养殖基础较好的赛罕区率先开展良种补贴试点工作,使用国家良补冻精后所产母犊体况评分优良,具有优秀的乳房遗传基因,使呼和浩特市地区奶牛良种化比例提高,实现了高产奶牛快速扩繁的目的。
养好牛,才能产好奶,培育优质奶牛,对奶业振兴至关重要。为了鼓励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场使用优质性控冻精、奶羊养殖场使用优质冻精进行自繁,加快全市优质奶牛、奶羊自繁速度,呼和浩特市对于使用奶牛优质性控冻精、奶羊优质冻精的养殖场,给予每支补贴60元,按实际用量进行补贴,每头基础母畜按照2支设定上限。奶牛良种补贴政策激发了奶农选择优质冻精的积极性,加速了奶牛良种繁育的进程,实现了奶牛单产水平提高和奶农受惠的目标,对呼和浩特市奶牛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截止目前,呼和浩特市现有国家级荷斯坦奶牛核心育种场1家,扩繁场9家。全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154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97%以上,奶牛存栏数量30.2万头,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科学测定 高效育种
进入冬季,气温下降,呼和浩特市很多牧场的重点工作都集中在做好奶牛的防寒保暖工作上。
清早,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内蒙古内大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旗下牧场的泌乳牛舍里,奶牛们已经开始享用“冬季专属定制早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泌乳牛平均单产达到33—34公斤,相比前几年的平均单产28公斤的单产提升了不少。”据了解,牧场奶牛单产提升得益于这些年持续不断的对奶牛进行乳房、肢蹄、产奶性能的改良。2020年开始,牧场奶牛开始进行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在牧场负责人看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既是培育种公牛和奶牛良种登记所必需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产奶量和乳成分分析,实现“测奶科学配料”,不仅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也有利于奶牛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奶牛养殖业从单纯的奶牛数量增加上升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良种繁育进程,提高奶牛单产上来。据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初,呼和浩特市家畜改良站加入内蒙古自治区奶牛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示范推广团队,对奶业中的育种、繁殖、营养、饲料、疾病控制、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推广,通过对于奶牛良种繁育技术、生产性能测定(DHI)和分阶段全混合日粮(TMR)技术等精细化管理,提高奶牛养殖业的效益。经过几年的发展,DHI参测牧场发展到24家。
此外,呼和浩特市家畜改良站承担的自治区“奶牛性控冷冻精液配套技术推广”在全市推广使用奶牛性控冻精,通过技术改进和优化,使奶牛情期受胎率达到60%以上,母犊出生率达到90%以上,为培育出优质的后代奶牛群做好了强有力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把奶牛繁育工作做好,提升养殖人员综合素质,也是呼和浩特市农牧局近年来主抓的侧重点之一,而每年开展的人工授精员实用技术培训和奶业振兴培训会上,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际案例和分析进行授课、培训,也使牧场技术人员饲养技术水平和科学化经营水平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
目前,呼和浩特市地区奶牛牧场全部采用分阶段TMR日粮饲喂。标准化示范场无论从奶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繁殖及疫病防控、生鲜乳质量控制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快速提升。
数据养牛 精准记录
在友和牧场里,奶牛系谱登记也是日常工作里的要点,“如果没有系谱,配到第三胎的时候,奶牛自身的孙女和爷爷或者姥爷可能碰到一块儿,近亲繁殖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要给每头母牛都建立系谱档案。”化殿敏告诉记者。
事实上,对于现代化牧场而言,从奶牛出生开始就要展开一系列详尽而细致的数据资料登记工作,这些采集到的“数据”都是将是未来奶业发展最为有利的支撑。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毛闫夹凹村犇腾第十二牧场的后备牛舍里,时不时传出阵阵清脆的牛叫声,原来是工作人员正在对新生后备牛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记录。在牧场里,奶牛从出生、断奶、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重及体高、胸围、腹围、后躯体尺等指标都将会进行测量登记,而“主力军”泌乳牛也在全年每月都会连续进行DHI检测。
据悉,犇腾十二牧场作为国家级荷斯坦奶牛核心育种场,隶属赛科星集团公司旗下的内蒙古犇腾牧业有限公司,其每年培育后备种公牛50头左右,核心种子母牛60头左右。而赛科星集团种公牛站共存栏108头牛,其中综合育种指数世界前100名的2头,国内排名前100名的30头,每年可提供荷斯坦奶牛冻精110.5万剂,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冻精21.7万剂,是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有力的种业保障。
对于奶业发展而言,奶牛种业位于养殖产业链条的最上游,决定了养殖链条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是奶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优秀核心种质是奶牛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奶牛养殖方式成功转型的决定因素。
目前,奶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对于优质奶牛的需求量连年加大,牛源的紧张也推高了买牛的成本价格。据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受到国际奶牛进口政策限制和疫情影响,进口奶牛牛源紧张,价格高涨,当前带胎奶牛价格高达3.2万元/头。另一方面,业内采取高淘汰率(全群淘汰率27%左右)来追求高产量的做法,导致养殖业主自繁扩群率不足4%,牧场扩容效果不明显,加之国内奶牛育种体系不完善,高产种子母牛培育机构匮乏,致使优质奶牛来源紧张。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随着“乳都”奶业振兴的全面开展,引进优质胚胎、推广优质性控冻精、进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等加快繁育体系建设、提高优质奶牛自给能力等相关工作已经在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全面部署之下有力展开。
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一家可以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更多更优秀的种子母牛和优质冻精的核心育种场正在紧张的筹建中,建成后将大幅提高呼和浩特市高产良种奶牛供种能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奶业振兴发展进程中,奶牛良种供种不足、优质饲料资源短缺、畜禽粪污有效利用等短板依然存在,但在呼和浩特市农牧局看来,补齐这些短板,不仅产业界的责任、科研界的任务,更是身处一线部门更应做好的职责所在。同乘合作之舟,共谋未来发展,相信优势的科技力量,势必能释放出“种经济”的潜力,推动“乳都”奶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