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反刍是奶牛瘤胃功能的警报器,提前预警奶牛健康、奶牛舒适度、日常管理、热应激、牛群应激管理、高峰产量和胎次产量等影响因素,也可用于提高发情揭发准确率等,更是直接和瘤胃PH波动、营养、日粮NDF含量和饲料颗粒度直接相关,本文将结合理论+实践详细列举对奶牛反刍影响或相关的各项关键因素:
影响奶牛反刍因素云图
1.
奶牛反刍需从娃娃抓起
成母牛瘤胃有数十亿的微生物用以代谢奶牛摄入的饲料原料,瘤胃发育始于犊牛哺乳阶段:
01
不同微生物产生于不同的阶段
图片来源ruminantdigestivesystem
02
犊牛瘤胃发育受饮水和固体饲料的摄入
影响犊牛瘤胃发育的关键因素
03
固体饲料的摄入和饮水之间的关系
犊牛饮水量和固体饲料摄入量之间的关系
04
犊牛瘤胃发育直指牧场未来现金流
犊牛瘤胃发育最关键的因素不是饲料,而是饮水。犊牛一周龄之前要有清洁自由的饮水。2006年Hoard’s Dariyman有一项关于犊牛瘤胃发育之前饮水的研究:犊牛从刚出生-4周龄,对比发现:
有充足清洁的饮水,颗粒料摄入量是0.68磅(0.31Kg)/天
除去牛奶无其他水分摄入,颗粒料摄入量是0.4磅(0.18Kg)/天
康奈尔大学一项发表在奶牛科学杂志的文章:
哺乳期犊牛平均日增重每增加1磅(0.454Kg),产犊后头胎牛产奶增加850磅(386Kg),二胎三胎增加产奶2,280磅(1035Kg)。自由饮水的犊牛,开食料采食更多,腹泻牛只更少。
05
固体饲料对犊牛瘤胃发育的作用
犊牛瘤胃发育和能量来源
犊牛应该在出生3天后就开始饲喂适口性好、品质高的开食料。Porter, Warner and Kertz (2007)霉变开食料VS制粒开食料,日增重、采食及反刍相对较差。开食料是犊牛发育过程中能量提供和需求的桥梁,可以促进瘤胃发育,而粗饲料并不能。宾州大学研究对比,犊牛饲喂牛奶、颗粒料以及粗饲料瘤胃发育的差异(如下图)。4周龄饲喂牛奶+开食料的犊牛瘤胃发育比12周龄饲喂牛奶+粗饲料犊牛瘤胃发育更好。
犊牛断奶计划循序渐进,逐渐减少牛奶摄入量,可以有效增加在断奶前开食料采食量,谨记从开食料摄入瘤胃需要21天发育以建立微生物菌群进行消化。断奶时采食1-1.58 Kg颗粒料,最终目的是保证犊牛断奶应激最小化,平稳向含有优质粗饲料的TMR日粮过度。
2.
反刍和瘤胃PH呈正相关关系
瘤胃PH和投料次数关系
2次投料和多次投料群组反刍时间波动
投料次数和反刍时间关系(图片来源安乐福DFII)
1次投料和多次投料群组反刍时间波动
随着反刍的进行,产生很多唾液。一头泌乳牛一天可以分泌98-190L的唾液,含有碳酸氢盐,起到减少瘤胃PH波动,维持瘤胃PH稳定的作用。
缓冲:奶牛唾液PH接近8.2,大量唾液进入瘤胃有缓冲作用,不会是精料或富含糖类副产品产生的酸将PH降得太低,发酵过程约30%的酸都以这种方式被中和(Sjaastad et al, 2003)
抑制泡沫:唾液可以减少瘤胃鼓气
3.
反刍和饲喂营养
01
1 kgTMR,80 mins反刍
1 kg不同物理形态以及粗饲料比例的TMR,奶牛需要24-80分钟的时间反刍。
日粮粗饲料NDF(Kg/天),K. A. Beauchemin,2018
02
饲料不同加工方式
长茎、研磨或者切短做的青贮在实验室检测ADF或者NDF,检测结果大同小异,但是不同物理形态的粗饲料对奶牛反刍的影很大,粗饲料切的越短,反刍和唾液的产生多少。因此化学检测并不能反映饲料物理有效性。宾州筛,某种意义上可以量化奶牛反刍与TMR饲料数据的工具。
平均饲料颗粒度对应牛群反刍,K. A. Beauchemin,2018
03
配方变化
牧场常常在购买饲料原料或者添加剂拿不定主意,影响奶牛产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计算其营养成分性价比之外,而吃进奶牛瘤胃,从奶牛反刍变化可以当下立断,该原料买或不买:
使用添加剂前后奶牛反刍变化效果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04
干奶阶段反刍影响产后反刍
下图反应一个牧场新产牛牛群反刍和健康出现下降,往前追溯发现该牛群在围产前期即反刍出现下滑趋势,干奶阶段反刍直接影响产后奶牛反刍水平:
新产牛和围产阶段反刍关系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4.
反刍和牛群舒适度
奶牛每天有8-10小时左右在反刍,其中90%的反刍时间发生在躺卧时,躺卧时间每增加2%,反刍时间增加7%。奶牛用较短的时间采食,奶牛更倾向于在躺卧时反刍。
01
奶牛反刍行为:夜晚VS白天
奶牛反刍、喘息和采食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从上图可以看出:
夜晚牛群反刍比例高于白天牛群反刍比例(横轴为时间轴),因为夜晚人为干扰因素较白天少
奶牛挤奶(红色阴影,因为奶牛集中在待挤区,温度增加,重度喘息比例增加)
结束回到牛舍有明显的采食高峰(绿色阴影)
之后奶牛开始反刍(紫色阴影)
02
奶牛反刍行为:单头转群VS多头转群
单头奶牛转群前后反刍变化(紫色曲线为奶牛反刍变化)
奶牛转群前后反刍、活动量变化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多头奶牛转群前后反刍变化(紫色曲线为奶牛反刍变化)
奶牛转群前后反刍、活动量变化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奶牛是群居动物,单头转群奶牛遭受的应激较多头奶牛转群应激明显更大,且持续时间更长。
03
奶牛反刍行为:
饲养密度VS头胎经产混养VS夹牛时间长
奶牛群体反刍的一致性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白色阴影下线:当天牛群反刍比例的最低值;白色阴影上线:当天牛群反刍比例最高值;
灰色曲线:过去两周牛群反刍比例平均;紫色曲线当天牛群反刍比例加权平均;
白色阴影之间的差异大,即白色阴影面积大,牛群一致性波动大,需查明原因:牛群密度大、头胎经产混养或是其他管理因素。
奶牛去奶厅挤奶时反刍下降,返回牛舍后因为集中采食,反刍下降。但因为挤奶返回牛舍后奶牛集中采食+夹牛时间过长造成几乎没有奶牛反刍(上图紫色曲线最低点)。
我们希望牧场牛群管理像下图一样,牛群高度一致(白色阴影面积小,紫色曲线和浅灰色曲线高度重合),这样牛群反刍波动小,且各班次之前无差异。
5.
不同胎次奶牛反刍、高峰产量和胎次产量之间的关系
01
不同胎次奶牛反刍时间
不同胎次奶牛反刍随胎次的增加,反刍时间依次增加,此增加趋势从泌乳初期即开始:
不同胎次奶牛产后反刍时间变化(Mateus Peiter,2021)
产后14天不同胎次奶牛反刍变化
02
产前产后奶牛反刍变化
(L. Calamari,2014)
产前产后反刍呈正相关:产前反刍时间高,产后反刍时间也高;产前反刍时间低,产后反刍时间也低。
日反刍量高的牛比日反刍量低的牛理化指标更合理和健康,炎症反应的程度越低
日反刍时间高的牛有42%的牛有临床疾病,而日反刍量低的牛超过90%有临床疾病
03
产后奶牛反刍时间和反刍时间变化对高峰产量的影响
反刍及其变化和高峰产量关系(Mateus Peiter,2021)
产后一周内反刍时间越高,反刍变化越小,对应的奶牛高峰产量越高,因此我们要重点关注奶牛产犊之后的一周日反刍时间是否按照每天50-70分钟的时间逐渐增长,这直接关系产后牛健康状况和奶牛高峰产量
04
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反刍时间变化
奶牛反刍时间随泌乳天数变化趋势(Mathew, 2020)
泌乳天数90-220天奶牛日平均反刍分布。
4月30日为DHI测试日,牛群分:
高产牛 (奶量54.5Kg, 153 DIM, 反刍时间534 分 (n=19))
中产牛(奶量44Kg, 162 DIM, 反刍时间529 分 (n=18))
低产牛 (奶量32Kg, 159 DIM,反刍时间517 分 (n=8))
05
反刍与日产奶量的相关性
奶牛反刍、产量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奶牛反刍和产量变化呈正相关:反刍(蓝色曲线)时间增加,产奶(绿色曲线)量增加;反刍变化大(上图和下图中的下方黄色阴影区域的曲线),产奶和反刍波动亦大(上图),该曲线显示群组间反刍次数的差异水平,这个曲线往下的趋势,意味着群组反刍次数一致性更强。反刍稳定,反刍变化小,牛群欲趋于稳定,产奶量也相对应稳定(下图)。
06
胎次反刍曲线VS胎次牛群产量
不同群体奶牛反刍及其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上图反应了两个牧场不同胎次产量对应的牛群健康状态不同,从上图可以看出胎次反刍曲线的变化趋势,其中胎次反刍曲线和奶牛泌乳曲线呈正相关,也就是高产奶牛反刍时间最高,从上图可以看出异常的群里(反刍曲线是否和泌乳曲线一致性的增长),以及异常的个体(日反刍量低于一定时间的个体)
小结
干奶前后奶牛体况变化和干物质采食量变化直接影响产后反刍变化和产奶量变化,反刍、采食、产量和体况(体重)之间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每一个阶段的影响都影响着整个泌乳期或下一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
奶牛胎次产奶、反刍、体况和采食量变化趋势
6.
健康监控:反刍是奶牛瘤胃功能的报警器
01
产犊前和产犊后2小时内健康牛和亚临床酮病牛反刍时间的变化
Courtesy of Dr. Pablo Pinedo, presented at theAABP Meeting, New Orleans - 2015
奶牛产犊前一周左右反刍时间开始逐渐减少,产犊时反刍降到最低200-300分钟左右,产后奶牛反刍时间以每天50-70分钟增加,到产后一周奶牛反刍时间恢复至正常水平(8-10小时),非健康奶牛产前反刍低产后反刍时间亦低,对应的健康奶牛产前反刍时间长,产后时间反刍恢复更快且反刍时间更长;
02
产后奶牛反刍特点和影响:健康牛VS病牛
健康奶牛和不同程度健康问题奶牛反刍时间
从上图可以看出越健康的奶牛反刍时间值越高,疾病越严重对应的奶牛反刍时间值越低,如果产后奶牛反刍持续低位,一定要持续关注和排查原因并及时介入治疗。
奶牛不同健康问题产奶量对比(Machteld Steensels 2017)
相对应的反刍时间越低的牛健康状况越差的牛对应的产后的产奶量也越低。
03
安乐福DataFlowTM II给奶牛健康打分
健康问题奶牛精准筛选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根据奶牛反刍、反刍变化、活动量变化给奶牛健康打分,健康指数越低的奶牛,健康状况越差,健康指数是红色的奶牛需要重点关注。
04
瘤胃PH和投料次数关系
奶牛生病前后反刍时间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发病时间:干奶前期反刍时间约600分钟,转围产期(第一个绿色箭头)反刍时间下降至300分钟,且报过健康事件(急救箱标志和奶牛趴卧标志),产后(婴儿车标志)奶牛频繁报健康事件(急救箱标志和奶牛趴卧-严重健康事件),产后产出低于100分钟
治疗时间/治疗效果:从奶牛反刍持续下降可以看出疾病接发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
病史:从围产期持续到产后,持续一个半月
后果:如持续如此该奶牛可能面临久治不愈或被动淘汰
05
奶牛应激(趴卧标志)和产犊预警
各种应激环境给奶牛反刍造成不一样程度的影响,安乐福DataFlowTM II根据奶牛怀孕天数和产后泌乳天数进行区分,及时警报重度反刍下降,提醒牧场关注:
应激奶牛精准定位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06
牛群健康VS群体反刍
(图片来源安乐福DataFlowTM II)
两个牧场数据统计与奶牛胎次曲线和反刍关系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
高产牛群的反刍时间印证泌乳初期管理,再追溯到干奶期奶牛反刍时间,如果牛群干奶期反刍时间低,产后代谢病高发,会影响产后高产牛反刍,进而影响产量、繁殖等连锁反应。反刍和发情揭发。
07
反刍监控健康的准确性
反刍时间及其变化可以早于临床揭发1-3天,同时准确性也更高。
安乐福让养牛人更懂牛
下期预告
下期【奶牛反刍,倾听她说】将详细讲解奶牛反刍和发情、反刍和热应激、反刍和挤奶、反刍和干奶牛应激、反刍和环境影响以及投资回报等方面。请您关注安乐福微信公众号,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