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自愿等待期(VWP),也称作奶牛主动停配期,是奶牛繁殖流程设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流程设定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奶牛产犊间隔的时间,同样影响到平均泌乳天数等指标。因此前几年该指标一直期望能产犊后越早越好,也出现过部分牧场在设置自愿等待期定在了奶牛产后45天,但随着自愿等待期的提前,牧场也发现了过早的自愿等待期,奶牛的受胎率也随之降低了,反而较长的自愿等待期受胎率较高,增加配种次数,增加人工量 。
结果显示
01
对繁殖指标的影响
不同自愿等待期对奶牛(包括经产牛及头胎牛)的产犊间隔是有显著差异,自愿等待期越长,产犊间隔越长,但对干奶期时长并没有差异。
02
对奶牛产量的影响
在整个泌乳期内,头胎牛及经产牛的总产奶量,乳成分总产量等都没有显著差异。头胎牛在日单产,日乳成分单产上没有差异。经产牛在干奶前6周检奶产量,自愿等待期50天的单产较200的自愿等待期较高(18.9±0.74 VS 16.0±0.75kg/d,P=0.02),乳成分产量也较好(FPCM:22.1±0.83 VS 19.3±0.84kg/d,P=0.047,FPCM(kg)=milk(kg)× [0.337+0.116×fat (%)+0.06×protein(%)])。
03
对奶牛体重的影响
头胎牛体重同样没有显著差异。经产牛在干奶前12周时,自愿等待期为200天的体重要高于自愿等待期为50天的牛(737±2.6kg VS 779±3.5kg,P=0.06),而其他时间体况及体重都没有显著差异。同样在下一胎次产后 6周的时间,自愿等待期为200天的体重也高于自愿等待期50天的牛群(701±2.57kg VS 721±3.5kg,P=0.06)。
综上,较高的自愿等待期会影响奶牛繁殖效率,增加产犊间隔,同时经产牛自愿等待期时间较短还是会提高乳产量及乳成分产量,体重也会较轻,而对头胎牛却没有太多差异。因此建议如果牧场受胎率较高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尝试将自愿等待期缩短。
本文由嘉吉动物营养
反刍区域技术应用经理
章玉涛博士整理
扫码观看
空中课堂
“原料高价下,配方优化策略”
嘉吉反刍空中课堂
扫码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