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同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畜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从新品种培育、扩繁、育肥,到营养、疫病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突出科技引领,核心是突破种业“卡脖子”,探索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寻求当家大畜种猪、牛、羊、鸡等与特色小畜种驴、马、驼、兔等的科学匹配、和谐发展之道,突破饲料粮短缺与草料失配困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关系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公共环境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及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避免病死畜禽进入流通环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避免病死畜禽所携带的病原体扩散传播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等,仍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乔晓玲表示,我国在对病死畜禽进行处理时,依旧存在着补偿机制不足、无害化处理场所不足、技术落后以及二次污染严重等多方面问题。她建议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加大对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经费投入,要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补偿费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将散养户统筹纳入补偿范围内,扩大无害化处理畜禽种类的补贴政策;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成本相结合,完善和补充现有的补助标准;从中央层面制定统一的无害化处理补贴标准、补贴时间,便于全国各地无害化处理考核、监督及财政部门执行。
二是进一步完善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和处理体系建设。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畜禽养殖数量和分布,设置分布合理、建造科学和方便储存消毒的区域性病死畜禽收储点;建立区域性大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规划修建适当规模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支持利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大研发投入,从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科学发展出发,开发新型生物技术与机械融合的处理设备,实现就地处理、肥料还田的增效、减排的良性循环。
三是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监管监督机制。加强基层动物卫生队伍建设,加大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投入,确保配备足够的监督执法人员和必要的工作设备,加强动物防疫执法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四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依据动物防疫法,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配套法规,明确不按照法律法规处理病死畜禽的处罚条款;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严厉查处收购和贩卖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设立公布执法监督电话,设立适当的举报奖励措施,形成守法执法互动、充分发挥法规的效力。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以及《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相关人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能够正确、规范地处理病死畜禽尸体,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危害人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