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作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将“加强草原休养生息”作为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对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对发展饲草产业进行了部署。这对进一步提高饲草产业发展地位,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科技也要进一步高度重视饲草产业技术创新。
一是,充分认识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要作用。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饲养着占全世界1/5 的羊、1/11 的牛。60亿亩草原覆盖2/5的国土面积、62%的边境线,55个少数民族人口近4亿农牧民生活在草原地区。饲草产业和草原肩负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任,在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十多年来,我国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未来10年依然呈现强劲需求趋势。初步测算,要确保我国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的发展目标,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2亿吨,目前尚有近5000万吨的缺口,每年进口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200多万吨。欧美等发达国家饲用草产业十分发达,美国20世纪50年代就将紫花苜蓿列入战略物资名录,年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大豆、小麦,年产值110亿美元,对奶业贡献率38%。新西兰动物饲料近100%来自饲草,美国大约占到70%,而中国只有不到10%,其余依靠谷物来支撑。此外,澳大利亚燕麦草产业、加拿大猫尾草产业、西班牙烘干苜蓿产业等都形成了优势产业。而我国饲草产业规模小、产业散、技术弱,迫切需要提升饲草产业发展能力。
二是,树立“饲草就是粮食”的大粮食理念。任继周院士几年前就提出:我国应科学发展营养体草地农业。根据研究测算,同样的水土资源,如果生产优质饲草,可收获能量比谷物多3-5倍,蛋白质比谷物多4-8倍。1亩优质高产苜蓿提供的蛋白相当于2亩大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一般草田轮作一个周期(3-5年),种植豆科牧草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20%左右,固氮增加100-150kg/hm2,化肥用量减少1/3以上,节水10-15%,减少水土流失70-80%以上,粮食产量提高10%-18%。在盐碱地、滩涂上种植耐盐碱饲草品种,不仅增加饲草供应,还能改良土质。在黄河流域、草原等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发展人工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遏制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趋势,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压力在饲料粮,促进饲料粮减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增加饲草供应,减少牛羊养殖消耗精饲料的用量。2021年,全国粮改饲完成面积2000万亩以上,收储优质饲草5500万吨,牛羊养殖减用玉米和豆粕720万吨,相当于减少了2600万亩的玉米、大豆种植需求,节约耕地600万亩,实现了化草为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