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乳业时报报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登录乳业时报×
用户名: *
密    码: *
登录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汇智聚力,铸就发展引擎——“乳都”优质奶源建设步履不停

来源:乳业时报 浏览次数:9520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乳业要发展,奶源是关键。在“乳都”呼和浩特的规模化牧场中,智能化养牛正“颠覆”着人们对于传统观念的认知。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乳业全产业链的融合渗透,人们已经可以在牧场挤奶厅里,用机器人智能操作挤奶;在牛舍中,使用一“键”触达的自动饲喂系统;在牧场管理“云端”上,实时传送的奶牛各种数据,不断优化奶牛整体管理方案精准饲喂……



锚定高质量发展

筑牢“乳都”奶业根基

走进伊利智慧健康谷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从澳大利亚购进的4000头荷斯坦奶牛正在宽敞的运动场中,享受着午后的日光浴。牛舍正前方,连片的燕麦草地正在享受着喷灌水滴的滋润;牛舍北面,挤奶大厅以及智慧牛舍还在作业当中。



“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是具备饲养、还田、参观和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现代化奶源基地。牧场规划存栏是1.2万头,目前主体建设工程中的24栋牛舍、氧化塘、干湿分离间、后备牛舍基本已经完成,预计在6月底完成牧场整体工程的初步建设。”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牧场场长刘锋介绍说。据悉,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将引入世界最先进的全智能无人挤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机器人清粪环保等系统,实现自由挤奶、休息、采食,全程无人工干预的同时,极大提升牧场的运营效率。同时,应用伊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场运营管理系统,实施世界级的精益牧场管理。此外,牧场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全封闭智能一体化好氧发酵模式,整个过程全自动控制,处理后粪渣被制成了有机垫料,液体经过氧化降解作为液态肥为牧草种植提供肥料,完全实现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红山口村草原新牧民奶牛场中,一座座现代化的牛舍拔地而起,作为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核心区奶源基地 “八万头种养加一体化项目”,是全球一次性投资建设最大的奶牛养殖与加工一体化项目,这里采用“种好草、养好牛、挤好奶、快加工”一体化模式,从挤奶到完成加工控制在2小时之内,可最大程度保留乳汁中活性物质,是对全球乳品行业独有的重大技术突破。据新牧民奶牛场场长赵爱明介绍,“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工,第一批奶牛于2021年6月进场,都是来自乌拉圭的头胎奶牛,预计到今年年底存栏达到17000头。养殖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管理、精准饲喂让牧场里的奶牛平均胎次达到5胎,个个都成为长寿健康的奶牛。” 



当前,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重点项目为代表的乳业项目都在稳扎稳打建设推进当中,而乳业作为“乳都”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产业,也正以两大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奶源基地建设,并通过实施推进 “种、养、加”一体化,打通了奶业生产源头关键环节,真正实现“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流程跨越,全面提升奶业全产业链竞争力。同时,项目中应用的创新技术、超新理念,也都让“乳都”的升级发展之变更加立体。

如今,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配套建设牧场,正在围绕高标准种植、饲草料加工、种业培育、动物繁育、规模化养殖内容等开展系列工作,发展实现生态观光、科技创新、种育养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奶源基地。

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则依托自治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蒙牛集团深厚的产业基础,以呼和浩特市为核心,布局“呼、包、鄂、乌、巴”万吨奶基地,实施奶源建设,其中,新建33座牧场,养殖规模35.7万头,到2025年末,呼、包、鄂、乌、巴区域日收奶量超1万吨(呼市新增8座,新增存栏10.6万头,日增奶 1400余吨),进一步夯实牧场基础,切实提升奶源保障能力,其中70%保障中国乳业产业园核心区生产加工。

奶源建设不断汇智聚力,铸就了强大的发展引擎。当前,呼和浩特奶牛养殖走过了优胜劣汰、转型升级的探索历程,走在了奶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无论从牧场建设的智能硬件设备还是到引入太阳能、采用电动生产车辆为可持续的减排降碳、协同增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牧场理念,“乳都奶业人”综合运用政策、产业、科技等手段以及与日俱增的创新能力,不断筑牢奶业发展根基。如今,已经形成了以土左旗、和林县、托县为核心,赛罕区、清水河县、武川县为补充的奶牛养殖优势区,并逐步构建起乳品企业自建牧场,专业养殖公司、家庭牧场集中养殖的奶源供给结构。

政策持续发力

助推奶源稳步提质

越是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越需要坚实的根基。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奶源建设的背后,是多项奶业利好政策的不断加码与护航。

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做强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乳都”,呼和浩特市相继出台了《打造“中国乳都升级版”若干意见》、《推进乳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等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2021年,《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扶持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在原有新建牧场、牧场改造扩容提升、外购奶牛、饲草料收储、使用性控冻精、金融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补贴的基础上,结合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政策措施,增加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三通一平”费用及使用专项债新建奶业园区、使用性控胚胎培育优质奶牛、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工增量等补贴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投资建牧场热情。



政策再好,只有兑现好才能真正发挥引导力。在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若干奶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后,如何坚持把政策落实好也成为相关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在4月底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召开的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首批资金兑现大会上,内蒙古犇腾牧业有限公司可沁牧场、呼和浩特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铁帽牧场、呼和浩特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小里堡牧场、内蒙古犇伊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恒富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利兴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等6个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作为首批兑现牧场共兑现扶持资金7080万元。有了“真金白银”有力的资金扶持,“乳都奶业人”扎实推进优质奶源建设发展底气十足。

事实上,在呼和浩特市,一系列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奶业政策,如“及时雨”一般帮助并缓解了企业以及牧场的发展难题。2019年,呼和浩特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奶业发展扶持政策》,拨付市级补贴资金4692万元对优质牧草种植、牧场建设、外购奶牛、金融贷款、机械设备等进行补贴;2020年疫情期间补贴乳企3667万元,缓解乳企喷粉压力;2020年又拨付奶业振兴补贴资金9355万元,其中自治区资金5100万元,市级资金4255万元;2021年拨付自治区奶业振兴资金8429万元基础上,市级再预算7500万元,用于支持奶牛牧场建设等。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奶牛规模化养殖场138个,2022年续建16个,新建7个,全部建成后达到161个,满栏运营后奶牛数量达到56.1万头。到2025年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将达到168个,奶牛数量达到60万头。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加工项目全部达产后,还将通过呼包鄂乌巴奶源基地一体化建设填补奶源缺口。


得奶源者得天下,对于整个乳业产业链而言,从牧场到餐桌,奶源是最关键的一环。正是深知奶源建设的重要性,从自治区到呼和浩特市,出台了一系列奶源建设的相关规划、扶持政策,从顶层设计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加快步伐,为奶源建设保驾护航。

当前,“智慧、绿色、低碳”已成为呼和浩特奶源建设的关键词,这既是产业发展需求,更是“乳都”未来奶业发展的精准定位。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的步履不停,也将持续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奶业振兴,让呼和浩特“中国乳都”这张闪耀世界的名片更加光彩夺目。


采写:《乳业时报》记者 杨丽霞

首页 |  新闻资讯 |  奶源建设 |  产业纵横 |  营销视点 |  特色奶业 |  学术交流 |  联系我们 百度统计
©copyright 内蒙古乳业时报报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8003086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29号 网站建设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0471-6564013 网址:www.dairych.com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世纪7路传媒大厦10楼 营业执照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