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抽样检测,平均每平方米鲜草产量3.5公斤左右,保守估计第一茬苜蓿亩产干草超500公斤,相较于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新技术种植的沙地苜蓿干草产量增产超30%,节水超25%。”5月9日,洛浦县杭桂镇和佳新村苜蓿试验田里,自治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石河子大学教授张前兵激动地说。
5月9日,洛浦县杭桂镇和佳新村苜蓿试验田里,自治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示范区专家组正在测量苜蓿的株高。牛斌 摄
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沙漠面积大,沙地土质疏松,加之夏季高温、冬季低温起伏大等自然条件限制,苜蓿种植长期面临建植难度大、产量低、效益差等难题。如何利用好非耕地资源一直是农牧业探索的重点。
自治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于2022年1月由新疆农业大学牵头实施。5月9日,项目方邀请行业领域5名专家对和田地区苜蓿高产示范区进行现场测产。该项目研发的优质牧草高效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采取小麦等一年生作物收获后的残茬保护苜蓿幼苗的种植模式,根据不同阶段苜蓿生长特点,用微喷灌溉和地下滴灌或半固定式喷灌方式,帮助苜蓿幼苗抵御风沙和高温侵袭,解决沙地苜蓿建植难题。同时,项目组研发出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混播建植、水肥一体优化施肥、林下苜蓿种植等6项技术,集成2套风沙地苜蓿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创制了沙地保水促生土壤改良剂、沙地苜蓿种植专用肥料产品,建成5000亩技术示范区。
和田地区种植苜蓿历史悠久,其大叶苜蓿更是名扬四海。近年来,随着当地畜牧业快速发展,饲草料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重要因素之一。该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成功应用,不仅为解决饲草料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增收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