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牛肉价格下跌引发行业热议,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肉牛出栏5023万头,比上年增加184万头,增长3.8%;牛肉产量753万吨,增加34万吨,增长4.8%。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3月,中国进口牛肉总量为77万吨,同比上升21.7%。
“从供给端看,生产持续增加,包括牛存栏和出栏两个方面。受竞争力影响,牛肉进口也持续增加。近期,奶类价格持续下跌,不排除奶牛淘汰步伐也有所加快。国内产量及进口量增加叠加可能存在的奶牛淘汰,促进牛肉供给快速增加。” 中国农科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面对当前市场情况,肉牛市场应该如何破局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肉牛产业是一个需要全产业链协同运作的产业,除了做了降本增效做好肉牛营养之外,肉牛产业还需要走出一条全新的品牌、市场发展之路。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5月24日—2024年5月3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为61.96元/公斤,与上周的62.67元/公斤相比,下降1.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4%。
“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国内活牛价格呈现接近10年监测的历史新低,这也导致很多肉牛企业以及养殖户严重亏损。”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在近期会议上就当前肉牛市场的低迷状态表示,“持续的价格低迷也对肉牛的存栏和出栏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河南贝吉尔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育肥牛产业链的繁殖、育肥等所有环节进入整体亏损、局部微利的局面。目前出栏的育肥牛基本都是去年5月份之前购进的高价位架子牛,加上育肥牛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低3元每斤,平均每头育肥牛亏损4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牛肉供给主要由本土产量和进口牛肉构成,目前已经连续十余年处于增长状态。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牛分会和海关总署数据,国内牛肉产量实现十连增,由2013年的613.1万吨增至2023年的753万吨;进口牛肉总量已经实现十一连增,由2012年的7.05万吨升至2023年的273.74万吨。综合计算来看,国内牛肉供给连续增长已经超过十年。
与此同时,牛肉消费的增速却在回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牛肉产需增速方面,2017年至2020年,牛肉产量年增长率为1.9%,消费量年增长率为7.8%;2021年至2023年,牛肉产量年增长率为3.9%,消费量年增长率为5.0%。“可以看出,生产增速在加快,而消费增速在回落。预计在两年以后,牛肉价格会出现实质性变化。”杨春表示。
当前,牛肉价格不断下跌的势态是否会持续?在卓创资讯牛肉分析师高婷婷看来,牛肉不会持续下跌。高婷婷表示,由于国内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存栏量的提升以及牛肉进口量的增长,特别是进口冷冻牛肉量增价跌的趋势,对国内牛肉价格造成了短期压力。秋冬季节牛肉消费预期增长,养殖成本的支撑作用,预计牛肉价格将会逐渐稳定并有所回升。“综合来看,今年下半年牛肉价格有望走出低谷,7—9月开始回升。”
近几年的时间里,传统的肉牛养殖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将传统的肉牛养殖业升级转型为集良种培育、养殖示范、饲料供应、屠宰加工、产品研发、保鲜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不断提升肉牛养殖的效率和品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中高度关注且需解决的问题。
谈及应对当下市场波动要如何破局,在近日举办的2024内蒙古肉牛产业大会暨产供销对接赋能峰会上,多位行业人士均提到要从肉牛养殖端先开始。在刘强德看来,肉牛产业当前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在充分认识当下困难的同时,也要清楚的意识到这个时期所带来的转型机遇。“肉牛产业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协同运作,其中包括技术协同、利润协同以及市场推广方面的协同。从肉牛养殖层面来看,除了应用好当地丰富的草料资源外,还要利用国家对于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相关政策和技术储备,为肉牛产业发展降本增效。同时要推动肉牛产业数字化进程,用数字化的手段和技术去赋能传统肉牛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刘强德表示。
在内蒙古现代农牧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敖日格乐看来,如今的肉牛产业早已今非昔比,而目前的低谷期,也正是让肉牛养殖者重新审视这个产业的机遇期。“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提升肉牛质量,全面认知当前肉牛产业发展的特点,这是破局的首要出发点。”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副会长黄正勇表示,肉牛产业发展要想破局,首先就是改变肉牛的养殖理念,“一定要把过去那种认为养肉牛是很容易挣钱的状态或者是思维方式改掉,树立起养好牛的意识,做好牛只的疾病预防工作,好牛不仅需要好品种,还需要与科学的饲养方法相结合,同时需要好的饲料、好的营养、好的技术,才能养出好牛,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牛品种的选育和牛的精细化养殖。”
对于当前肉牛产业发展而言,如何降本增效也成为养牛人关注的重点话题。成都迅驰优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曾知遥表示,“做好肉牛养殖降本工作的前提一定是要做好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供应链数量的保障,这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障现金流。此外,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彻底解决牛场运营的效率问题。只有降本和增效这两件事情同步做好,才有可能将单头牛的造肉成本降到更低。”曾知遥也提到,降本提效率,适度规模化,应该是今年下半年肉牛养殖产业的主题。
一头肉牛,正在牵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实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在加工、交易、品牌等环节补全“短板”。
2023年4月,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及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好牛好肉品牌培优行动”正式启动,刘强德表示,这项计划就是为了提升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大肉牛品牌培育进程,“其中有一项基础工作就是要建立符合中国饮食消费的牛肉的胴体分割分级标准,用来保护和拉伸国内地方品种牛产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有畅对接。”
此外,刘强德也提到要加大对肉牛经纪人的培育和引导,“经纪人在肉牛全产业链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协同作用,我们也将通过相关技能培训提升肉牛经纪人的整体素质,让其在产业变革转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看来,肉牛产业的市场供销同样也是需要解决的“短板问题”之一,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曾表示,“在牛肉生产与供给消费上,我国南北方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一方面增加了肉牛产业生产和消费成本,另一方面表明肉牛产业在南方具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针对北(西)牛南(东)运的情况,曹兵海表示,需要完善、升级新办法,开辟新赛道,“当前解决南方牛肉需求的主要办法途径除了本省自产自用以及公路运输之外,还可以开辟海(水)运,以及海(水)上屠宰,温鲜肉直送的新模式。”
对于未来肉牛市场中品牌效应发展而言,业内普遍认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艾媒咨询CEO张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肉牛产业的市场行情会加速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同时,伴随着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发展壮大,对于其养殖效率、渠道拓展、品牌化和高端化建设会有促进作用。
在刘强德看来,品牌是拉动肉牛产业提升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筹码,“希望通过品牌培育,科普推广,包括对于新国潮的新品研发以及预制菜的新产品研发,能够提升国内肉牛市场的品牌竞争力,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购买国产牛肉。”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牛肉消费量超过98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另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分会报告显示,预计到2035年,中国牛肉消费量将达到1400万吨,缺口达300万吨以上,可见国内的牛肉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如何应对牛肉需求增长、激发牛肉消费潜能、走好品牌发展之路,这将是未来肉牛全产业需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