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绵绵,洒落在内蒙古乌兰毛都草原上,带来阵阵泥土和青草的芬芳。眼下,兴安盟为期45天的草原休牧期已经结束,看着草绿,闻着草香,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勿布林嘎查牧民西恩塔本觉得儿时的草原回来了。
“在休牧期间,没有牛羊的啃食和践踏,草原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你看,这草长得多旺盛,牛羊也会吃得更健康。”西恩塔本欣喜地蹲下来,双手滑过一片草尖。
在草原休牧的这段时间,西恩塔本一家也没闲着。翻修圈舍、备足饲草料、购入大型机械设备……把牛羊集中在1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圈舍集中喂饲,既保证了牛羊膘情,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草畜平衡,牛羊也得计划生育,超载后草场退化,不利于我们牧业发展。”西恩塔本说,过去他家有1100只羊、150头牛,全部采用传统粗放的养殖方式进行饲养。现在劣畜变优畜,牲畜减少210头只,减畜改良后既达到草畜平衡的要求,牲畜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现在每只羊的收入提高了150元至200元,每头牛的收入提高了2000元至3000元。
兴安盟草地面积2683.88万亩,占全盟国土面积的1/3。这片草原,以高达74.03%的天然草原平均植被盖度,高出全区平均值近30个百分点。它犹如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展在兴安盟的大地上,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态安全。如今不止西恩塔本,在兴安盟,越来越多的牧民意识到发展舍饲精细养殖、劣畜变优畜、减畜改良的重要性。
这段时间,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光明嘎查牧民陈亮不在意自己每天吃什么,却很关心家里牛羊的一日三餐。今年4月,他尝试从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动物中央厨房”,为牛羊购买“预制菜”,饲喂一个多月后,牛变壮实了,毛发也光滑油亮。陈亮说,这笔投入让他省了自己调制牛羊精细饲料产生的人工成本,且每吨购买的价格要比鲜草便宜100多元。
草畜平衡下,加大优质牧草、饲草料供给,让牛羊更肥壮。眼下,兴安盟从事饲草种植、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已经发展到123家,天然牧草、人工饲草、秸秆饲料产业总产值高达70亿元。兴安盟建成了5个集种、储、加、销为一体的大型饲草产业园,年加工配送饲草超过30万吨。充足的牧草保障,不仅满足了牧业户放牧转舍饲的草料需求,更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注入了强劲动力。
让草原“喘口气”的时候,兴安盟的牧民却一刻不停歇,拓展产业链,开发牧业游,制作销售传统奶制品……忙得不亦乐乎。
端午假期,科右前旗草原宿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品尝奶制品、骑马、摄影、看草原。“大家最稀罕的就是乌兰毛都草原的好生态!”也正因如此,草原宿集附近15户牧民开起了“牧家乐”,为入住草原宿集的游客提供鲜牛奶、奶制品、手工韭菜花等土特产品,还为游客提供骑马、摄影等户外活动的场地,户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
当草原“好风景”变成致富“好钱景”,牧民也更加爱护草原、珍惜草原。只有生态好了,牧民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走进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阿拉坦敖都嘎查西恩尼根家庭牧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奶香,晾晒架上摆满了奶豆腐、奶皮子、奶渣等奶制品,冰柜中储藏着黄油、酸奶。牧民义乐呼熟练掌握奶制品制作技艺,每年通过销售手工奶制品增收10余万元,原来30平方米的小作坊变成了现在300余平方米的制作车间。“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母亲草原’,发展奶制品产业同样可以增收。”义乐呼说。
今年,兴安盟围绕强化组织保障、推行科学奖罚、严格监督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氛围六大关键领域,颁布了18项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草原“休养生息”和畜牧业转型升级。
生态在改善、草原焕新机、牛羊更肥壮、牧民更富裕……此时的兴安盟草原绿意盎然,野花竞相开放,牛羊点缀在草原上,绘就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