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奶业受到哪些影响?如何平稳恢复和快速发展?未来走势如何?面临诸多挑战,在养殖、加工、消费等奶业全产业链上如何共同应对不确定性,成了目前整个行业的共同关切。
影响全产业链
“疫情对畜牧业的影响是涉及全产业链的。”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涉及范围包括最源头的饲料和原料生产、养殖、加工、消费终端,以及各环节之间的物流运输。
首当其冲的是生产用工短缺、人工费用上涨。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大约60%~70%的企业处在缺人状态,一方面牧场人员复工需要隔离,不能立即投入生产,另一方面公司技术人员不能到牧场进行实际生产指导。此外,饲料价格不同程度上涨,约增长5%~10%,而劳动力保护和奶牛防疫成本也同样上涨。
与此同时,生鲜乳相对过剩,六成奶牛养殖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收奶量和产奶量均降低;1月份以来,多个省份生鲜乳收购价格呈现下降。加之终端消费受阻,压力传导至整个产业链。
“疫情的发生对奶业冲击很大。由于库存积压,迫不得已采取生产常温奶和喷粉(原料奶喷成易储存的粉状)等措施,各渠道的综合影响超过40%,目前正在逐步缓慢恢复。”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副总裁蒋临正说。
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一家拥有13座牧场的区域型企业,副总裁杨永在疫情期间的体会是:企业应急预案仍需完善,以免出现草料不足和生鲜乳运输受阻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原奶运输距离,同时要加大饲草料库存、加大奶罐容量;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势明显。
尽管开局不利,李胜利仍表示,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是暂时的,危中有机,随着各项利好支持政策的出台,经济在第二、第三季度会产生爆发式增长,相对弥补第一季度的影响。
挖掘危中之机
针对有倒奶现象的地区,他建议使用生鲜乳饲喂犊牛,减少代乳粉使用量;将犊牛的哺乳期从60天延至75天,采取高营养饲喂,把生鲜乳的饲喂量增加到10公斤以上,这样小公犊长得更好。
针对饲草料特别是优质粗饲料不足的问题,建议采取同类饲料替代的办法增加非常规饲料用量,或者增加饲喂高青贮玉米以缓解苜蓿和燕麦等饲料的不足;增加一些低产成母牛的主动淘汰率,以降低饲草料消耗量。
针对奶牛疾病防治,切实做好春季防控,加强两病(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检疫以及口蹄疫免疫,防止动物疫情暴发;疫情期间还要严格加强牛场的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输入。
科学规划 长线布局